了解这一点,就能明白“未发之中”“寂然不动”的本体,同时也会有“发而中节之和”“感而遂通之妙”的领悟。然而,说“良知常若居于优闲无事之地”,这句话还是有问题。
因为虽然良知并不受喜、怒、忧、惧等情感的束缚,但喜、怒、忧、惧等情感也并不在良知之外。也就是说,良知与这些情感是紧密相连的,而不是完全分离的。当我们有情感波动时,良知会发挥作用,帮助我们调整和控制情绪,让我们回归平静和理智。因此,我们不能把良知看作是一个完全独立于情感之外的存在,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力量和智慧。
【解读】
学生曾提到:“良知常常好似在我们清闲无事时主宰着我们的情感,仿佛与喜怒忧惧这些情感没有直接关联。”对此,先生解释道:“虽然良知并不直接陷入喜怒忧惧这些情感之中,但喜怒忧惧也并非完全独立于良知之外。”
王阳明先生一直强调,良知是我们内心的主宰,而心又是我们身体的主宰。举例来说,当我们的眼睛看到一样很美的东西,如果内心的良知认为欣赏它不正当,我们就会克制自己不去看;同样地,当我们的嘴巴尝到美味的食物,如果内心觉得吃它不应当,我们就会忍住不吃;再比如,当我们的耳朵听到悦耳的声音,但如果心里认为倾听它不恰当,我们也会选择不去听。这些都是内心良知在起主宰作用的体现。